医学检验系
English >> 学校主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组织机构  ISO15189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党团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学术交流  下载中心 
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 
 试验平台 
 临床实习 
 研究生教学 
 本科生教学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进修生教学 
 教学视频 
教学大纲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大纲>正文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2016-11-01 11:21   审核人:

(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研究免疫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应用的一门学科。主要通过利用多种免疫学技术对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各种免疫物质(如蛋白质抗原、激素、药物、自身抗体、病原体特异抗体、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并应用于临床,以便快速和准确地诊断疾病、治疗监测及预后等。掌握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方法建立、应用及影响因素为核心内容,并注重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前沿知识的应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充分理解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关键点,并具备基本的方法建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44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05:1。课程代码0903002。

四 教材:《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李金明、刘辉主编,第1版,2015。

正文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的

介绍免疫学发展简史。了解临床免疫学简介。熟悉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免疫学、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簇分化抗原、免疫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应用特点。

2 熟悉临床免疫学的重要任务及内容、发展新动态。

3 了解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及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一)免疫学基础简介:免疫学概念,免疫器官(中枢、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免疫辅助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黏附因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与免疫应答

(二)临床免疫学简介:临床免疫学概念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

(三)免疫学技术发展与临床免疫检验:免疫学技术发展历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免疫检验。

第二章抗原和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高变区分子结构的互补性和亲和性。学习免疫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特点,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免疫学的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完全抗原、半抗原、表位、天然抗原、合成多肽抗原、基因重组抗原、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初次应答、再次应答、亲和力、亲合力、交叉反应、等价带、前带和后带现象的概念。

2熟悉抗原和抗体的特性;免疫测定中抗原和抗体的分类;抗体产生的规律。

3了解固相表面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抗原:各种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特异性)用于免疫测定的抗原分类(天然抗原、合成多肽抗原、基因重组抗原的概念)

(二)抗体:各种抗体的概念抗体的特性(特异性、多样性、免疫原性)用于免疫测定的抗体分类(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抗体产生的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TD抗原、TI抗原)。

(三)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力(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疏水作用力),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和亲合力,液相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固相表面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时间、反应体积、解离速率、固相化抗原或抗体的构象)

(四)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等价带、前带、后带)、阶段性

(五)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因素:抗原抗体本身因素(抗原因素、抗体因素、抗原抗体的比例),反应基质因素,实验环境因素(电解质、酸碱度、温度)

第三章抗体制备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抗体制备及相关概念,了解抗体的特异性是免疫反应的基础,抗原的纯化则是制备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前提。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原、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免疫佐剂、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概念;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多克隆抗体制备时影响选择动物的因素;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2熟悉可溶性抗原的纯化;常用载体的类型、半抗原与载体的连接方法;抗血清鉴定及保存;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

3了解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动物免疫程序;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免疫原的制备: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组织和细胞可溶性抗原的粗提、可溶性抗原的纯化、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和半抗原(载体选择、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

(二)免疫佐剂:免疫佐剂的概念。佐剂的种类(如细胞因子、卡介苗、氢氧化铝、胞苷酸、液体石蜡和羊毛脂等),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佐剂的作用机制

(三)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动物的选择(抗原与动物种属间的关系、动物的个体因素、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抗体用量和要求),抗原剂量的选择,免疫程序,采血方法,抗血清的鉴定及保存(效价与纯度、特异性、亲和力、保存),抗体的纯化(盐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和吸附法等),多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

(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细胞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单克隆抗体纯化,单克隆抗体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五)基因工程抗体及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概念人源化抗体(人-鼠嵌合抗体、CDR植入抗体),小分子抗体(抗原结合片段Fab、可变区片段Fv、重链抗体HcAb),双特异抗体(双特异抗体分子的构建和应用),抗体融合蛋白(含Fab段或Fv段的、含Fc的抗体融合蛋白),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概念、噬菌体抗体库、天然抗体库、免疫抗体库、合成抗体库),重组多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肿瘤治疗、肿瘤影像分析、抗感染、细胞内抗体、临床诊断)。

第四章标记物及其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理论学习,了解各种标记物的特性和标记物与特异抗原或抗体交联成结合物的制备技术。标记物是高灵敏免疫测定的物质基础,而结合物则是标记免疫测定试剂的核心组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的标记物及其特性;常见标记物与抗原抗体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常见的双功能交联试剂及其特性。标记物、荧光底物、酶活性单位、三价稀土离子、酶促化学发光剂、电化学发光剂、量子点、间接偶联、胶体金、双功能交联试剂法的概念。

2熟悉标记物与抗体原抗体结合物的鉴定、纯化与保存;常见标记方法的原理。

3了解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与表面修饰;胶体金的制备。

教学内容

(一)标记物的种类及特性:放射性核素;荧光物质(荧光素如FITC、RB200、PE、TRITC,稀土离子,其他如4-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等);酶和酶作用底物(常用酶如HRP、ALP、β-半乳糖苷酶,常用酶作用底物如HRP的底物OPD、TMB、AEC、HPA,ALP的底物PNP、BCIP/NBT、4-MUP,β-Gal的底物4-MUG化学发光剂(直接的有吖啶酯和三联吡啶钌,酶促反应的有鲁米诺及衍生物和AMPPD;量子点(制备及表面修饰);胶体金(制备原理及方法)。

(二)常用的交联剂及特性:均一的双功能交联剂(碳二亚胺缩合法、戊二醛法、过碘酸盐氧化法、N-羟琥珀亚酰胺活化法),非均一的双功能交联剂。

(三)放射性核素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放射性核素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四)荧光素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搅拌法、透析法)荧光素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透析法、凝胶过滤法),鉴定(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率、抗体效价和特异性)及保存

(五)酶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戊二醛交联法、改良过碘酸钠法)酶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六)化学发光剂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化学发光剂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七)稀土离子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稀土离子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八)量子点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量子点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九)胶体金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基本方法,胶体金标记结合物的纯化、鉴定及保存。

第五章免疫凝集试验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六章免疫沉淀试验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七章放射免疫试验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八章荧光免疫试验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荧光免疫试验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检测系统,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技术、流式荧光免疫试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荧光偏振免疫试验,其中间接荧光免疫技术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应用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的原理及方法类型;荧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2熟悉荧光、荧光效率、荧光淬灭、Stokes位移、荧光偏振免疫试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荧光免疫试验、荧光寿命、激发光谱的概念。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原理;荧光偏振免疫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3了解荧光显微镜的结构;荧光素-抗体结合物的要求;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方法及方法学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一)荧光免疫试验的组成要素:荧光及荧光物质基础知识(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荧光效率、荧光寿命、荧光淬灭、荧光偏振,荧光物质),荧光显微镜的构造,荧光素-抗体结合物。

(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

(三)流式荧光免疫试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方法评价。

(四)其他与荧光检测相关的免疫试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基本原理、标记物及标记方法、方法类型);荧光偏振免疫试验(基本原理、方法评价)

(五)荧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自身抗体测定、微生物快速检查及鉴定、寄生虫诊断、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HLA检测、肿瘤组织中肿标检测、激素及酶的组织定位),其他荧光免疫试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可用于内分泌、肿瘤、免疫、分子、微生物的应用,荧光偏振免疫试验的应用)。

(六)影响荧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荧光素-抗体结合物(抗体的纯度、特异性、效价、荧光素-抗体结合物的结合比率),待检标本(组织、细胞及细菌的制备),其他(反应时间及温度、荧光抗体保存)

第九章酶免疫试验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主要了解酶免疫试验是以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主要试剂,将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免疫检测技术,广泛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组化实验,对其分类及技术要点和实验原理的掌握是实验室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固相载体的种类、包被抗原或抗体的方法、酶结合物及作用底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基本原理和结果报告。发光酶免疫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反应类型。酶免疫试验、包被、封闭、均相酶免疫试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ELISA、EMIT、CEDIA和酶结合物的概念。

2熟悉酶免疫试验的分类;ELISA方法建立的基本步骤;常用商品酶免疫试验试剂的方法特点;酶免疫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均相酶免疫试验及反应原理;酶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一)酶免疫试验的组成要素:固相载体(要求、种类和选择),包被抗原或抗体(直接和间接包被),酶结合物,酶的显色底物与酶促发光底物

(二)酶免疫试验的分类:均相酶免疫试验(酶放大免疫试验技术EMIT、克隆酶供体免疫试验CEDIA),异相酶免疫试验(液相酶免疫试验、固相酶免疫试验)。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基本原理ELISA方法建立的基本步骤(方法类型建立和对建立的方法评价)ELISA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捕获法)

(四)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基本原理,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五)发光酶免疫试验:基本原理,化学发光酶免疫试验(HRP和ALP标记的酶发光反应),荧光酶免疫试验

(六)酶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及常用商品试剂的方法特点:均相酶免疫试验(临床应用、常用商品试剂的方法特点),异相酶免疫试验(ELISA、ELISPOT、LEIA的临床应用和常用商品试剂的方法特点)。

(七)影响酶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试剂盒原材料因素(抗原或抗体的选择、固相载体及酶结合物),标本因素,实验室环境因素,操作因素(试剂准备、标本及试剂加入、温度、洗涤、显色、比显、结果判断)

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发光分析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标记技术,主要用于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对其分类和技术要点及其原理的掌握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常用的化学发光剂种类;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类型及原理和临床应用。化学发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感光微粒的概念。

2熟悉发光的分类;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非均相分离方式;临床常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试剂方法特点。

3了解直接化学发光剂及电化学发光剂的特征;影响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一)概述:发光的分类(光照、生物、化学发光)化学发光产生的条件,化学发光效率,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分类,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非均相分离方式

(二)化学发光剂的特性:直接化学发光剂和电化学发光剂。

(三)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类型: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原理、方法学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原理、方法学评价),发光氧通道免疫试验(LOCI的反应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四)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

(五)临床常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试剂特点(直接、酶促和电化学发光剂、LOCI试剂)

(六)影响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标本、试剂和其他)。

第十一章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载体,利用液体可以流过微孔膜也可通过毛细管作用在膜上向前移动的特性,以酶标记或各种有色微粒子(如胶体金、彩色胶乳、胶体硒等)标记抗体或抗原作为标记物,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快速检验方法。对其主要掌握胶体金免疫试验、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试验的原理。免疫层析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印迹的概念。

2 熟悉常用的固相膜及固相膜的技术要求;各类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的测定模式和技术要求;影响固相膜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

3 了解各类固相膜免疫试验的方法学评价;固相膜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一)概述:常用的固相膜和标记物,固相膜的技术要求

(二)免疫层析试验:原理测定模式(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间接法),技术要点(加样、检测、结果判定、注意事项)

(三)免疫渗滤试验:原理测定模式(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试剂盒组成和技术要点

(四)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技术要点,方法学评价。

(五)免疫印迹试验:原理(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的原理)技术要点,方法学评价(特异性强、吸附蛋白能力强、可同时检测多种抗体、膜条重复检测应用)。

(六)影响固相膜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试剂方面,标本方面,实验过程(试剂平衡、温度及反应时间、结果判定)

(七)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十三章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流式细胞术(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的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使学生对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及细胞分选原理,基本组成及质量控制,在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析、淋巴细胞功能分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

1掌握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仪、前向散射光(FSC)、垂直散射光(SSC)、荧光补偿、设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同型对照的概念;流式细胞仪的主要参数(散射光和荧光)以及两类信号的代表意义;FSC、SSC和荧光强度的检测原理;FCM的数据显示方式;单参数直方图、二维点图、多参数分析和设门分析技术的数据显示方式的应用范围和各坐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相互间优缺点的比较;骨髓、外周血、培养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的制备、靶细胞群体分离、FCM样品荧光染色的基本要求和过程;FITC、PE、APC和perCP等常用荧光染料的特性;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功能分析和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估及意义;FCM在白血病和淋巴瘤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标本制备和荧光染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熟悉经典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分析和分选工作原理;样品采集、运输及保存要点;荧光抗体选择和组合的基本原则;CBA检测细胞因子的基本原理;FCM在自身免疫病诊断、肿瘤、AIDS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FCM检测HLA-B27及临床意义;仪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了解量化成像分析流式细胞仪和质谱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及用途;假三维图和三维图展示数据的方式和意义;组织标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FCM常用荧光染料和特性。

教学内容

(一)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仪的概念经典流式细胞仪(基本结构、分析工作原理、分选工作原理),量化成像分析流式细胞仪(基本结构、分析工作原理),质谱流式细胞仪(基本结构、分析工作原理)。

(二)数据的显示与分析:参数,散射光的测定(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荧光测定(荧光信号测量与放大器、荧光补偿),数据显示方式(单参数直方图、双参数图、多维参数图和设门分析技术)

(三)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单细胞免疫标本的制备(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制备:骨髓和外周血、培养细胞、液体、组织),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FITC、PE、APC、perCP、其他荧光染料、标本荧光染色),基于免疫微球技术的应用

(四)流式细胞分析的临床应用: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淋巴细胞功能分析),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分析,AIDS检测中的应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移植前的配型和其他检测、移植后的实验室检测)

(五)影响流式细胞分析的主要因素:标本采集单细胞悬液制备的质量控制,荧光染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仪器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四章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仪的基本设计原理、主要技术参数,掌握免疫比浊分析、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原理及特点。

教学要求

1掌握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荧光偏振免疫自动化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自动化分析、酶联发光免疫自动化分析、免疫散射比浊仪的概念;免疫散射比浊测定自动化分析方法学类型及原理;直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酶联发光免疫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等自动化分析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2熟悉免疫散射比浊测定自动化分析的技术要点、抗原过量检测设计原理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荧光偏振免疫测定自动化分析和酶联免疫测定自动化分析的分析原理及技术要点;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选择原则。

3了解免疫散射比浊测定自动化分析的方法学评价;发光氧通道免疫测定自动化分析的原理及技术要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自动化分析的注意事项;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一)免疫浊度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免疫散射比浊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原理定时散射比浊试验的技术要点和抗原过量检测、速率散射比浊试验的技术要点和抗原过量检测、方法评价),自动化免疫散射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

(二)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测定的自动化分析,酶联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碱性磷酸酶标记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碱性磷酸酶标记荧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发光氧通道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分析原理、技术要点)。

(三)荧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分析原理、技术要点、注意事项),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分析原理、技术要点、注意事项)。

(四)酶联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分析:仪器组成和性能、仪器评价。

(五)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的选择与应用:选择原则、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免疫细胞标志和功能检测技术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检测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十七章免疫球蛋白检测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十八章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十九章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及其在免疫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二十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和掌握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意义、基本概念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质量保证、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密度、准确度、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初筛试验、诊断试验、确认试验、线性、可报告范围、检测下限和参考区间的概念;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免疫检验中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Levey-Jennings质控图多规则的观察和常见失控规则的判断及意义。

2熟悉免疫检验中试剂方法性能验证的内容;室内质量控制品的基本条件;室内质量控制的失控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局限性;免疫检验中结果报告和解释应包括的内容。

3了解阳性反应判断值的设定及其在免疫检验中的作用;血清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常见内源性干扰因素;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咨询服务。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质量保证、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密度、准确度、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二)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技术特点:阳性反应判断值的设定,临床预测值,根据阳性预测值对免疫测定方法的分类(筛查试验和诊断试验、确认试验)

(三)分析前质量保证:检验项目的申请(检验项目选择、申请单格式及填写、申请检验项目时间),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保存,血清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常见内源性干扰因素(RF、补体、嗜异性抗体、自身抗体、溶菌酶)。

(四)分析中的质量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试剂方法的性能验证精密度、准确度、线性与可报告范围、检测下限、参考区间),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人员培训,标本前处理,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控方法室内质控品的基本条件、失控后的处理、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室内质控的局限性),室间质量评价或实验室间比对

(五)分析后的质量保证:结果的报告与解释,检验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理(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检索、处理),咨询服务(咨询服务的提供、与临床沟通)。

第二十一章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病毒感染、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TORCH感染、链球菌和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抗原抗体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标志物的免疫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染、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感染、TORCH综合征、性传播疾病、输血前感染筛查、肥达试验、病毒感染、保护性抗体、HBeAg血清转换、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PCT、CRP、IL-6的常用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G试验和GM试验的临床意义;乙肝五项的常用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常见模式及结果解释;HCV抗原和抗体的常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HIV初筛试验和确认试验结果解释与报告流程;TORCH综合征包括的主要病原体、检验项目和临床意义;TP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报告流程。

2熟悉抗TB抗体和T-SPOT TB的临床意义与优缺点;链球菌、伤寒沙门菌和HP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肝炎病毒的分类、核酸类型及传播途径,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处理流程;EB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常用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TORCH作为优生优育监测指标存在的问题。

3了解嗜肺军团菌的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真菌感染的常见诱发因素;肝炎病毒免疫学检验方法的优缺点;人(禽)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的检测项目与临床意义;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感染的免疫学标志物及临床意义。自学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感染、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感染、TORCH综合征、性传播疾病、输血前感染筛查的概念

(二)细菌感染性疾病:非特异性标志物(PCT、CRP、IL-6)的常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链球菌感染、沙门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嗜肺军团菌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真菌感染性疾病:深部真菌(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感染和类真菌(肺孢子菌)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四)病毒感染性疾病: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TORCH感染:概述弓形虫感染,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六)寄生虫感染:疟原虫、血吸虫、丝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学生自学内容)。

(七)其他病原体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的常用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知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其主要掌握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其发生机制。

教学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RAST、CCD、免疫复合物、变应原、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Ⅰ型超敏反应的体外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常见的抗血细胞抗体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熟悉抗原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Ⅱ型超敏反应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3了解Ⅰ型超敏反应的体内检测方法;Ⅳ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原理、结果判定、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异同;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的应用评价;Ⅱ型超敏反应抗血细胞抗体检测的应用评价;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检测的应用评价。

教学内容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概念和发生机制(参与的主要成分、发生过程),Ⅰ型超敏反应体内检测方法(皮肤试验、激发试验),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及方法(血清总IgE、sIgE、IgG4、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用评价)。

(二)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靶细胞及表面抗原、抗体及发生过程),Ⅱ型超敏反应常见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抗血细胞抗体自身抗体),Ⅱ型超敏反应抗血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临床意义、应用评价)。

(三)Ⅲ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其引起的组织损伤),Ⅲ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PEG比浊试验、C1q固相试验、mRF固相抑制试验、Raji细胞试验),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临床意义、应用评价)。

(四)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机制(抗原与相关细胞、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检测方法(皮肤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定),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临床意义、应用评价)。

第二十三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应答反应所产生的针对机体自身成份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对其认知和掌握抗核抗体、抗ENA谱、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环爪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等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教学要求

1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ANCA、RF、SLE、RA、隐蔽抗原和自身抗原的概念;抗核抗体、抗ENA谱、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环爪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常见ANA荧光核型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分类及相关自身抗体;引起自身抗原的主要因素;抗心磷脂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抗内皮细胞抗体、桥本甲状腺炎与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抗sp100、PML、gp210、p62、着丝粒蛋白B、Lamin蛋白抗体)、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和胃肠道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及检测流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机体免疫系统受环境或遗传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器官特异性、非器官特异性),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ITP、MG、Graves disease、anti-GBM nephritis、SLE、RA、SS、PM/DM、Scl/PSS、T1DM、PBC/AIH/PSC引起自身抗原的主要因素

(二)常见自身抗体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抗核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常见ANA荧光图形及临床意义),抗双链DNA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抗ENA抗体谱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ANCA、抗内皮细胞抗体),心磷脂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RF、anti-CCPAKA,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ASMA、抗肝肾微粒体、肝细胞胞质抗体1型、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AMA抗sp100、PML、gp210、p62、着丝粒蛋白B、Lamin蛋白抗体),内分泌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桥本甲状腺炎与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胃肠道疾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炎症性肠病、萎缩性胃炎及恶性贫血相关自身抗体)。

(三)自身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及检测流程:常用检测方法及方法选择,检测流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二十四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增殖性疾病是由于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对其分类和免疫损伤机制的认识,尤其掌握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该病的诊断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HCD、LCD、MGUS、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单克隆增殖性疾病和多克隆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学检查;M蛋白和本-周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实验原理及实验应用原则;血清区带蛋白电泳异常图谱的临床意义。

2熟悉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巨球蛋白血症、轻链病和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免疫学检测;重链病的分类和免疫学检测;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3了解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淀粉样变性的概念及免疫学检测。

教学内容

(一)概述: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多克隆增殖性疾病和单克隆增殖性疾病及概念),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常见免疫球蛋白增多病(MM巨球蛋白血症、HCD、LCD、MGUS、淀粉样变性)。

(二)免疫增殖性疾病常用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M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尿液轻链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原则: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

第二十五章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缺陷病(IDD)是指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所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或不全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对其掌握免疫缺陷病分类及特点,AIDS的病毒学、发病机制、HIV感染的免疫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方法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缺陷病分类及特点;B细胞免疫缺陷病和T细胞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AIDS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免疫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免疫缺陷病、AIDS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和原发性B细胞缺陷的概念。

2熟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和T细胞缺陷病的基本特征与代表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AIDS的临床特点。

3了解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和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的常见代表性疾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吞噬细胞缺陷病和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测。

教学内容

(一)概述: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分类、特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和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常见原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学、致病机制临床特点免疫学特征)。

(二)免疫缺陷病常用检验项目:B细胞缺陷病的检测(B细胞数量检测、血清Ig测定、抗体产生能力测定),T细胞缺陷病的检测(T细胞数量检测、T细胞功能检测),吞噬细胞缺陷病的检测(WBC、趋化功能检测、吞噬和杀伤试验、NBT还原试验),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病原学检测如分子诊断技术,免疫学检测如HIVp24抗原、HIV抗体、淋巴细胞数量、CD4+T细胞计数其他如微生物、Ig)。

第二十六章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肿瘤免疫学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一门科学。认知免疫检验是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的一门技术学科。使学生掌握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及主要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检验、肿瘤抗原、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的概念;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

2熟悉肿瘤抗原的分类及产生机制;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意义;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及主要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意义。

3了解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肿瘤标志物发展史和理想肿瘤标志物的特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概述:肿瘤免疫学和肿瘤免疫学检验的概念肿瘤抗原分类(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二)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概述(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发展史、理想肿瘤标志物的特点),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常见恶性肿瘤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肺癌、肝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其他)

(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中影响因素、分析后影响因素),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四)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二十七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此章为自学章节)

第二十八章心血管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认知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脏和血管异常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病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类疾病。对其掌握相关检验项目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CRP、IL-6及TNF-a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心力衰竭、高血压的概念。CRP、IL-6、TNF-a、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及NT-proBNP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地高辛、利多卡因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3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

(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简介:心血管疾病的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

(二)心血管疾病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IL-6、TNF-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型利钠肽和B型利钠肽原前体,D-二聚体的免疫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三)常用心血管疾病血液药物浓度的免疫检测:强心苷类药物浓度的免疫监测(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浓度的免疫监测(第Ⅰ类为钠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第Ⅱ类为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第Ⅲ类为延长除极药如胺碘酮、第Ⅳ类为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二十九章生殖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殖免疫学是生殖生物学与免疫生物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母-胎免疫调节及生殖免疫调节等生殖医学领域的免疫学问题。对其掌握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生殖系感染、生殖系肿瘤、生殖系内分泌功能的免疫学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较为重要。

教学要求

1掌握肿胚胎同种抗原、封闭抗体、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抗磷脂抗体等的概念。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生殖系感染、生殖系肿瘤、生殖系内分泌功能的免疫学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熟悉妊娠与免疫、自然流产与免疫、性激素与免疫的调节。

3了解生殖道组织的局部免疫。

教学内容

(一)概述:生殖道组织的局部免疫(宫颈与阴道免疫、子宫局部免疫、卵巢免疫),妊娠与免疫(配子免疫、胚胎免疫、母体-胎儿免疫、胎盘免疫),自然流产与免疫,性激素与免疫(泌乳素、孕激素、雌激素)

(二)常用生殖相关免疫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不孕症的生殖免疫学检测(抗精子抗体、抗透明带抗体),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检测(封闭抗体、抗磷脂抗体、夫妻双方HLA、AzpAb和AsAb、血型及抗血型抗体),生殖系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生殖黏膜免疫检测),生殖系肿瘤的免疫学检测(生殖系肿瘤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生殖系内分泌功能的免疫学检测(激素、激素受体)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免疫检验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形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20个/实验室),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考核办法: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或计算机网络考试。教学测量:期末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成绩占30%,期中(教改)考核成绩占5%,平时(考勤)成绩占5%。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学时

第一章 概 论

CAI

1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及其结合反应

CAI

1

第三章 抗体制备

CAI

3

第四章 标记物及其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

CAI

3

第五章 免疫凝集试验

自学

第六章 免疫沉淀试验

自学

第七章 放射免疫试验

自学

第八章 荧光免疫试验

CAI

3

第九章 酶免疫试验

CAI

3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CAI

1

第十一章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

CAI

2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自学

第十三章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CAI

2

第十四章 临床免疫检验自动化分析

CAI

3

第十五章 免疫细胞标志和功能检测技术

自学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与黏附因子检测

自学

第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

自学

第十八章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自学

第十九章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及其在免疫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自学

第二十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CAI

4

第二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4

第二十二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第二十三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4

第二十四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第二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第二十六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第二十七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自学

第二十八章 心血管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第二十九章 生殖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CAI

2

关闭窗口
您是本站第 位贵客。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黔ICP备06003261号-2
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校区学府西路6号 电话:(0851)28642550  邮编:563006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149号 电话:(0851)28608182 邮编:56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