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系
English >> 学校主页
 首页  部门概况  组织机构  ISO15189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党团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学术交流  下载中心 
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 
 试验平台 
 临床实习 
 研究生教学 
 本科生教学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进修生教学 
 教学视频 
教学大纲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大纲>正文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2016-11-01 11:30   审核人:

(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方法,检验人体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液内各种凝血因子,发现各种病理改变及病原体,从而达到明确或辅助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目的。因此,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既与各基础学科紧密联系,又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 — 检验 — 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总教学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1,即理论讲课60学时,实验60学时。

四 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夏薇、陈婷梅主编,1版,2015年。

Ⅱ 正文

绪 论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血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学习血液学与病症的关系和血液学与检验技术的关系。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临床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概念

(二)熟悉血液学检验的任务和作用、检验医师职责

(三)了解血液学的发展史

三 教学内容

(一)血液学的概述

(二)血液学发展史

(三)血液学与疾病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关系

(四)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关系

上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

第一章 造血及造血调控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造血器官、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干细胞的基础上,学习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规律。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造血器官、髓外造血、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的概念和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熟悉造血器官及其造血时期、血细胞的命名

(三)造血的调控、细胞凋亡与自噬

三 教学内容

(一)造血器官、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骨髓间质细胞、血细胞发育与成熟

(二)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三)造血的调控

(四)细胞凋亡与自噬

中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第三章 造血检验技术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正常血细胞形态基础上,学习骨髓检验和骨髓析分析方法、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

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正常血细胞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骨髓象检验注意事项、正常骨髓象、骨髓象的分析,骨髓活体组织检查适应症,染色体核型描述、染色体核型描述中常用缩写符号及意义

(三)熟悉血细胞染色体检验、流式细胞分析

三 教学内容

(一)血象及骨髓象检验

(二)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原理、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三)血细胞染色体检验(染色体核型描述、染色体核型描述中常用缩写符号及意义)

(四)流式细胞分析

第四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各种红细胞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红细胞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临

床意义及方法学评价。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铁代谢指标、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检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各种实验的方法学评价

三 教学内容

(一)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血红蛋白电泳、抗碱血红蛋白试验、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第五章 白细胞检验技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白细胞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白细胞功能检验

(二)熟悉微量残留白细胞检测

三 教学内容

墨汁吞噬试验的实验方法和临床意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基本概念,淋巴细胞功能检查和粒细胞动力学检验的实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六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验技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计数,植入效果的检验。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概念。

(二)熟悉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

(三)了解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的检验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概念、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的检验方法。

下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

第八章 红细胞疾病应用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概述

第八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概述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贫血的概念基础上,学习贫血的分类、诊断步骤和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贫血的概念和实验诊断步骤

(二)熟悉贫血的分类

(三)了解贫血的临床表现

三 教学内容

贫血基本概念、贫血的分类、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贫血的实验检查、贫血的诊断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分类基础上,学习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铁粒幼细

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定义、病因、实验室检验方法、检测指标和诊断标准及缺铁性贫血与其他小细胞性贫血的鉴别

(二)熟悉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诊断标准

(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第三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巨幼细胞贫血的基础上,学习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二)熟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定义、类型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其他增生性贫血的鉴别

三 教学内容

(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类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诊断标准、

巨幼样细胞的特征及临床评价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的应用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基础上,学习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性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实验室检验验的选择,各种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和实验室特点,各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二)熟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骨髓涂片检验以及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特征

(三)了解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结构与细胞破坏的关系

三 教学内容

(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溶血的确定、溶血的原因、溶血场所

(二)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各类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验的选择

(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概念和实验室特点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概念、发病机制、实验室特点和诊断标准

(五)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概念、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六)血红蛋白病的分类,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概念和实验室特点

(七)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八)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概念和实验室检验。

第六节 血红蛋白病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溶血性贫血的基础上,学习血红蛋白病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分类和病因

(二)熟悉血红蛋白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骨髓及外周血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实验室检查

三 教学内容

(一)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E病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第七节 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继发性贫血的基础上,学习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和骨髓病性贫血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四)熟悉继发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骨髓病性贫血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五)了解肾脏病与贫血、肝脏病与贫血、内分泌疾病与贫血的关系和实验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二)肾脏病与贫血、肝脏病与贫血、内分泌疾病与贫血、骨髓病性贫血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概述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基础上,学习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白血病的概念,急性白血病及MDS的FAB分型标准

(二)熟悉急性白血病及MDS的WHO分型标准

(三)了解(2008)WH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肿瘤分类

三 教学内容

(一)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述、FAB分型

(二)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急性白血病的基础上,学习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型、各型的骨髓细胞特点、诊断标准和细胞化学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柴捆细胞、原粒Ⅰ型、原粒Ⅱ型、蓝细胞、白血性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白血病裂孔现象、微量残留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的概念。

(二)掌握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诊断标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型、各型的骨髓细胞特点、诊断标准和细胞化学特点。

(三)熟悉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诊断标识和骨髓细胞特点。

(四)熟悉急性白血病及其亚型的形态学诊断标准与步骤、筛选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标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标志。

(五)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检查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

(二)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检验

(三)急性白血病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验

第三节 其他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一 教学目的

学习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病理特征;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的组织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特征。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特征。

(二)熟悉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的组织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

(三)了解各种淋巴细胞形态恶性肿瘤的免疫表型特点。

第四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上,学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各型特点和诊断标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及骨髓象病态造血特征。

(二)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

(三)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

三 教学内容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述、诊断依据、FAB分型及WHO分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和病态造血特点

第五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基础上,学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分期、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殊类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以及诊断标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概念及包括的病种、血象和骨髓象改变特点,其中还应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Ph1核型、融合基因

(二)熟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掌握)

(三)了解骨髓增生性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殊类型)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值性肿瘤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上,学习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

(二)熟悉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

三 教学内容

(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

第七节 浆细胞肿瘤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浆细胞肿瘤的基础上,学习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特点和诊断标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多发性骨髓瘤与其它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意义未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三 教学内容

(一)浆细胞肿瘤的概述,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的概述、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与其它浆细胞病的鉴别诊断

第十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白细胞仅有数量异常(增加或减少)的基础上,学习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类脂质沉积病的血象、骨髓象特点和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的概念、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及特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征、类脂质沉积病的概念、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二)熟悉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鉴别要点,异型淋巴细胞的分型及形态学特征、嗜异性凝集试验在鉴别诊断传单与传淋中的应用、脾功能亢进诊断依据、类脂质沉积病的临床表现及骨髓象改变特征

(三)了解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

三 教学内容

(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概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二)类白血病反应分型,各类型的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因,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鉴别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依据

(四)脾功能亢进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依据

(五)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的概念和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应用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出血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程序、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二)熟悉出血性疾病的筛选实验和确诊实验。

(三)了解纤溶亢进的筛检试验及应用。

二 教学内容

(一)出血性疾病概念及分类

(二)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程序

(三)血栓性疾病的分类及疾病特点

第二节 常见出血性疾病中及检验

一 教学目的

在认识出血性疾病的基础上,学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骨髓象检查特点、血友病的分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型实验室检查方法、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疾病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血友病诊断和分型

(二)熟悉血栓与止血筛选试验的应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DIC的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其他凝血障碍性疾病的检验

三 教学内容

(一)过敏性紫癜概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诊断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述、临床表现与分型、实验室检验及诊断标准

(三)血友病的概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步骤和结果分析,血友病诊断和分型

(四)血管性血友病概述、分类及检验结果,血管性血友病与血友病的鉴别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医学检验系临床基础检验和血液检验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2.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0个/实验室),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考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学时

实验内容

学时

类型

绪论

多媒体

1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多媒体

1

多媒体点评高清晰骨髓各系细胞特征

4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多媒体

2

粒、红系正细胞形态示教

4

验证型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

12

淋、单、浆、巨核细胞形态示教

4

验证型

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多媒体

2

异常血细胞形态示教

4

验证型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

4

正常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4

验证型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多媒体

14

M1~M5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12

综合型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多媒体

2

CML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4

验证型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多媒体

16

ALL(L1~L3)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4

验证型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

多媒体

2

MM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4

验证型

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

多媒体

2

IDA、MA、AA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12

验证型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

多媒体

2

ITP骨髓象分类及报告

4

验证型

合计

60

60

关闭窗口
您是本站第 位贵客。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黔ICP备06003261号-2
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校区学府西路6号 电话:(0851)28642550  邮编:563006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149号 电话:(0851)28608182 邮编:563003